您好,今天是,欢迎访问河南省素质教育研究会网站!
学会微信号

分享到微信朋友圈

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“发现”,使用 “扫一扫” 即可分享到我的朋友圈。

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
分享到

2025 综合评价招生落幕?这份复盘指南为下一届考生划重点!

作者:秘书处 时间:2025-08-02 来源:生涯规划专委会

2025年综合评价招生热潮已过,多所高校的综合评价报名工作已陆续结束。对于处在高一高二阶段有志于走综评升学途径的学生来说,此刻正是复盘总结、提前规划的黄金时期。本文将结合 2025年综合评价招生的关键信息,为大家梳理报考要点,助力下一届考生精准备战。

 

  • 综合评价招生大盘点

image.png

2025 年共有多所高校开展综合评价招生,涵盖全国 31 个省市,其中部分国内顶尖高校和中外合作院校因录取率较高、热门专业等诸多因素,成为众多考生的热门选择。

面向多省市招生的重点院校

北京外国语大学:作为全国招生的院校,计划招生 396 人,综合成绩中高考占比 70%、校测占比 30%,校测包含外语口试和中文面试,对语言能力突出的考生十分友好。

南方科技大学:覆盖 24 个省市,2024 年招生 1350 人(2025 年计划未公布),综合成绩按高考 60%、校测 30%、高中学业水平 10% 计算校测采用机试 + 面试形式(上海仅面试),注重考生的理科思维和创新能力。

上海科技大学:面向 18 省市招生,以 “校园开放日” 作为校测核心,综合成绩结合高考与开放日表现,适合对科研、理工科有浓厚兴趣的学生。

中外合作院校:香港中文大学(深圳)、深圳北理莫斯科大学等中外合作院校,招生区域覆盖多个省份,校测多包含外语测试和专业基础能力考核,为学生提供国际化教育平台。

 

  • 各省特色招生院校

不同省份的考生可选择的院校各有侧重,例如:

1.浙江省作为综合评价招生的 “大省”,共有 55 所院校参与,包括浙江大学、中国美术学院等本土强校,以及温州肯恩大学、宁波诺丁汉大学等中外合作院校。

image.png

2.江苏省分为 A 类和 B 类院校,A 类包含南京大学、东南大学等顶尖高校,B 类以省属重点院校为主,满足不同分数段考生的需求。

3.山东省则有山东大学、中国海洋大学等本土名校参与,同时也涵盖多所中外合作院校,选择丰富。

 

  • 报考关键节点回顾

image.png

综合评价招生流程严格且时间紧凑,2025 年的时间安排为下一届考生提供了重要参考:

报名时间

多数高校集中在 1-5 月,例如南方科技大学报名从 2024 年 12 月 20 日持续至 2025 年 4 月 30 日(上海地区延至 5 月 20 日),上海科技大学则在 1 月 8 日 - 5 月 6 日开放报名。部分中外合作院校报名启动更早,如昆山杜克大学第一轮报名在 2024 年 10 月便已开启。

初审与校测

初审结果多在 5 月中下旬至 6 月初公布,校测集中在 6 月中旬(高考后、出分前),形式包括面试、机试、校园开放日等,需提前针对性准备。

划重点

低年级考生需提前关注目标院校的招生简章,避免因错过报名时间而错失机会。建议建立 “院校时间轴”,标注报名、材料提交、校测等关键节点。

 

  • 这些 “硬通货” 能为你加分

综合评价招生注重考生的综合素质,材料准备需提前规划,核心材料包括:

基础材料

高中成绩单(需加盖学校公章)、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、身份证扫描件等,这是证明学业基础的 “敲门砖”。

个性化材料

个人陈述:800 字左右,需突出自身优势、兴趣特长及报考动机,避免泛泛而谈。

竞赛奖项:数物化生信等学科竞赛国三及以上奖项(非必需,但能显著提升竞争力)。

社会实践 / 科研经历:如研究性学习成果、志愿者活动证明等,体现综合素质。

特殊要求:部分院校有额外要求,例如上海科技大学需提交 3 分钟以内的自我介绍视频和推荐信,香港中文大学(深圳)需提供综合素质证明材料,需针对性准备。

 

  • 备考建议

明确目标院校

结合自身成绩、兴趣及省份招生范围,筛选 2-3 所目标院校,避免盲目报考。例如,外语能力强的考生可重点关注北京外国语大学,理科突出的考生可瞄准南方科技大学、上海科技大学。

平衡学业与特长

高考成绩在综合评价中占比 60%-70%,需优先保证课内学习;同时利用课余时间参与竞赛、科研或社会实践,丰富综合素质材料。

提前模拟校测

校测中面试占比高,可提前练习自我介绍、时事评论等内容,锻炼临场应变能力。部分院校有机试或专业测试,需针对性复习相关知识。

关注政策动态

综合评价招生政策每年可能微调,需持续关注目标院校官网及教育部门发布的信息,及时调整备考策略。

 

综合评价招生为考生提供了 “多元升学” 的机会,提前规划、用心准备,才能够在竞争中脱颖而出。收藏这份指南,为你的升学之路早做打算吧!